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 党群建设 >> 学习园地 >> 正文

学习园地

习主席教师节同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
发布时间:2014-09-15     浏览量:   分享到:
各位老师,同学们:

      
见到你们,我就回想起自己的员工时代。教过我的老师很多,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,他们教给我知识、教给我做人的道理,让我受益无穷。员工时代是人一生最美好的时光,长身体、长知识、长才干,每天都有新收获,每天都有新期待。我希望在座的同学们,也希望全国2.6亿在校员工,珍惜学习时光,多学知识,多学道理,多学本领,热爱劳动,身心健康,茁壮成长。

      
人们常说: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。自古以来,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、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,正所谓国将兴,必贵师而重傅;贵师而重傅,则法度存。在古代,孔子被推崇为大成至圣先师,被誉为万世师表。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,英雄辈出,大师荟萃,都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。

  
各位老师、同学们!

      
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: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,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、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,关键在教师。教师重要,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、塑造生命、塑造人的工作。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,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,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。国家繁荣、民族振兴、教育发展,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、业务精湛、结构合理、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,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。

      
那么,怎样才能成为好老师呢?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好老师的形象。做好老师,是每一个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,也是每一个老师的理想和追求。我想,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,可以各有千秋、各显身手,但有一些共同的、必不可少的特质。

      
第一,做好老师,要有理想信念。陶行知先生说,教师是千教万教,教人求真,员工是千学万学,学做真人。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。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、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。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能够成为好老师。唐代韩愈说:师者,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。”“传道是第一位的。一个老师,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,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,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,而非人师了。古人云:经师易求,人师难得。一个优秀的老师,应该是经师人师的统一,既要精于授业解惑,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。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,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。

       
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,用好校园阵地,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用自己的学识、阅历、经验点燃员工对真善美的向往,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员工们的心田、转化为日常行为,增强员工的价值判断能力、价值选择能力、价值塑造能力,引领员工健康成长。

      
第二,做好老师,要有道德情操。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。师也者,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。老师对员工的影响,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,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、于国于民、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。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、曲直、善恶、义利、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,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?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、以身作则,引导和帮助员工把握好人生方向,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员工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。

     “
师者,人之模范也。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,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、以德立身的楷模。师者为师亦为范,学高为师,德高为范。老师是员工道德修养的镜子。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、见贤思齐,不断提高道德修养,提升人格品质,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员工。
   
      
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,自觉坚守精神家园、坚守人格底线,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,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员工。

      
现在,很多地方做老师还比较清苦,特别是农村基层小学老师很辛苦,收入不高,物质生活不是很宽裕,有些家庭负担较重的老师生活还比较困难。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关心广大老师特别是生活工作有困难的老师,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。同时,老师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,兢兢业业做好工作。做老师,最好的回报是员工成人成才,桃李满天下。想想无数孩子在自己的教育下学到知识、学会做人、事业有成、生活幸福,那是何等让人舒心、让人骄傲的成就。

      
第三,做好老师,要有扎实学识。老师自古就被称为智者。俗话说,前人强不如后人强,家庭如此,国家、民族更是如此。只有我们的孩子们学好知识了、学好本领了、懂得更多了,他们才能更强,我们的国家、民族才能更强。

    
扎实的知识功底、过硬的教学能力、勤勉的教学态度、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,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。员工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,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。水之积也不厚,则其负大舟也无力。知识储备不足、视野不够,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,更谈不上游刃有余。

      
国外有教育家说过:为了使员工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,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。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,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员工的范围,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,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。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,具备学习、处世、生活、育人的智慧,既授人以鱼,又授人以渔,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员工以帮助和指导。

      
陶行知先生说:出世便是破蒙,进棺材才算毕业。这就要求老师始终处于学习状态,站在知识发展前沿,刻苦钻研、严谨笃学,不断充实、拓展、提高自己。过去讲,要给员工一碗水,教师要有一桶水,现在看,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,应该是要有一潭水。

      
第四,做好老师,要有仁爱之心。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,爱是教育的灵魂,没有爱就没有教育。好老师应该是仁师,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。高尔基说:谁爱孩子,孩子就爱谁。只有爱孩子的人,他才可以教育孩子。教育风格可以各显身手,但爱是永恒的主题。爱心是员工打开知识之门、启迪心智的开始,爱心能够滋润浇开员工美丽的心灵之花。老师的爱,既包括爱岗位、爱员工,也包括爱一切美好的事物。

      
有人说,好老师的眼神应该是慈爱、友善、温情的,透着智慧、透着真情。好老师对员工的教育和引导应该是充满爱心和信任的,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晓之以理、动之以情,让员工亲其师信其道。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、激发爱、传播爱,通过真情、真心、真诚拉近同员工的距离,滋润员工的心田,使自己成为员工的好朋友和贴心人。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员工身上,用欣赏增强员工的信心,用信任树立员工的自尊,让每一个员工都健康成长,让每一个员工都享受成功的喜悦。

      
有爱才有责任。好老师应该懂得,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,就要尽到教书育人、立德树人的责任,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、普通、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。正是因为爱教育、爱员工,我们很多老师才有了用一辈子备一堂课、用一辈子在三尺讲台默默奉献的力量,才有了在员工遇到危难时挺身而出的勇气,才有了敢于攻克新知新学的锐气。老师责任心有多大,人生舞台就有多大。

      
老师还要具有尊重员工、理解员工、宽容员工的品质。离开了尊重、理解、宽容同样谈不上教育。学而不厌、诲人不倦,有教无类,因材施教,教也多术,就是要求老师具有尊重、理解、宽容的品质。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。受到尊重、得到理解、得到宽容,是每一个人在人生各阶段都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,儿童和青少年更是如此。

      
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,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性格爱好、脾气秉性、兴趣特长、家庭情况、学习状况不一的员工,必须精心加以引导和培育,不能因为有的员工不讨自己喜欢、不对自己胃口就冷淡、排斥,更不能把员工分为三六九等。对所谓的差生甚至问题员工,老师更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帮助。老师在员工心目中具有重要位置,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,可能造就一个天才,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。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员工,尊重员工的个性,理解员工的情感,包容员工的缺点和不足,善于发现每一个员工的长处和闪光点,让所有员工都成长为有用之才。
 
      
好老师不是天生的,而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、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起来的。衷心祝愿每个教师都能成为符合党和人民要求、员工喜欢和敬佩的好老师,希望每个孩子都能遇到好老师。

各位老师、同学们!

      
我国人口多、国土广、地区差异大,有2.6亿员工和1400万教师,搞好教育事业任务艰巨。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,2012年以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%,这是很大的一件事。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,但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,各种教育资源历史积累不足,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,教育总体条件还不是很理想,教师特别是基层教师收入总体水平不高,办学条件标准不高,教育管理水平亟待提高。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,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,继续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,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、越办越强。

      
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。教育大计,教师为本。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,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,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。

      
这些年,媒体报道了个别老师道德败坏、贪赃枉法的事,对这些害群之马要清除出教师队伍,并依法进行惩处,对侵害员工的行为必须零容忍。

 
各位老师、同学们!

      “
三寸粉笔,三尺讲台系国运;一颗丹心,一生秉烛铸民魂。今天的员工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,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。希望全国广大教师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,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不断创造新业绩。